鄭州大學文學院導師:張 寧

發(fā)布時間:2021-10-07 編輯:考研派小莉 推薦訪問:
鄭州大學文學院導師:張 寧

鄭州大學文學院導師:張 寧內容如下,更多考研資訊請關注我們網(wǎng)站的更新!敬請收藏本站,或下載我們的考研派APP和考研派微信公眾號(里面有非常多的免費考研資源可以領取,有各種考研問題,也可直接加我們網(wǎng)站上的研究生學姐微信,全程免費答疑,助各位考研一臂之力,爭取早日考上理想中的研究生院校。)

鄭州大學文學院導師:張 寧 正文


  張 寧,男,祖籍山東菏澤,1960年10月生于廣西南寧,曾先后就讀于鄭州大學和上海師范大學,獲文學學士、文學博士學位。曾為公務員,后長期擔任學術期刊編輯,1994年為副編審,2001年為編審,曾任《鄭州大學學報》副主編。2002年轉評為教授,現(xiàn)為文學院文藝學專業(yè)碩士生導師。
  曾出版《生活的發(fā)現(xiàn)》、《無數(shù)人們與無窮遠方——魯迅與左翼》等著作,先后在《新華文摘》、《文史哲》、《天涯》、《文藝研究》、《上海文學》、《讀書》、《中國出版》及大學學報等發(fā)表論文、評論、隨筆百余篇,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“魯迅與左翼文化運動”,合作主編學術期刊《新文學》(1-7期)。曾獲評全國高校文科學報優(yōu)秀編輯(1994)、首屆河南省優(yōu)秀中青年(期刊)編輯(2001)、上海市優(yōu)秀博士論文(2006)等。
   
  主要論文(2000年以來):
  《公眾期待與文學的內部秩序》,《新華文摘》2007年第13期,原刊《鄭州大學學報》2007年第2期
  《“轉”而未“變”——關于魯迅“向左轉”的深層分析》,《文史哲》2007年第2期,《高校學術文摘》2007年第3期,《新華文摘》2007年第12期摘編觀點
  《互聯(lián)網(wǎng)時代的欲望呈現(xiàn)與意識形態(tài)生產(chǎn)》,《南方文壇》2007年第1期,人大《文藝理論》2007年第6期
  《“內斂了的希望”或消失的“螢火”——論左翼文化界1948年有關魯迅“轉變”問題的一次討論》,《鄭州大學學報》2007年第1期,
  《“底層”與純文學:兩個不相關事物的相關性》,《江漢大學學報》2006年第6期,人大《文藝理論》2007年第1期,《中國社會科學文摘》2007年第2期摘編觀點
  《“竹內魯迅”的中國位置》,《天涯》2006年第6期,人大《中國現(xiàn)當代文學研究》2007年第1期,《日本?中國?世界--竹內好再考と方法論のパラダイム転換》
  《作為媒介的竹內好與中國現(xiàn)代傳統(tǒng)》,《河南大學學報》2006年第6期,人大《中國現(xiàn)當代文學研究》2007年第3期
  《走出彌達斯邏輯——關于“祛左翼化”與“歷史本質論”》,《新華文摘》2005年第12期,人大《中國現(xiàn)當代文學研究》2006年第4期,原刊《鄭州大學學報》2006年第1期
  《1976-2000:魯迅“向左轉”問題的當代回應》,《東南大學學報》2006年第3期,《社會科學報》2006.8.17摘編觀點
  《海灘遺貝:主帖與跟帖——河南詩人網(wǎng)絡詩歌點評》,《莽原》2006年第1期
  《1936-1941:兩種焦慮--左翼文化界關于魯迅思想“轉變”討論的歷史考察》《新華文摘》2005年第17期
  《內部的“全球化”及知識狀況》,《文藝研究》2005年第6期
  《論都市文化的靈魂》,《河南師大學報》2005年第1期
  《令人迷惑的“先鋒”》,《湛江師院學報》2005年第4期
  《“花邊文學”事件與兩種民族主義》,《鄭州大學學報》2005年第6期
  《一個撒謊故事的流布、變異與改寫》,《文史哲》2004年第6期(人大復印資料轉載,《文藝理論》05.2)
  《簡論墨白的小說世界》,《河北大學學報》2004年第2期
  《一個偽命題是如何產(chǎn)生的》,《社會學茶座》第9輯,2004年
  《評藍藍的詩歌<短句>》,《詩探索》2004年第1-2合期
  《“讓一個我變成那無數(shù)個我” --關于李洱長篇小說<花腔>》,《鄭州大學學報》2003年第6期
  《當代文學觀:悄然的轉變》,《開放時代》2003年第5期
  《論“混合的游戲”》,《新文學》2003年第1輯
  《比較文化視野中的死亡與永生》,《比較文學與外國文學》,鄭州大學出版社2003年3月版
  《莫白小說的社會學》,《中州大學學報》2003年第1期
  《永恒的劇場詩人》,《評論》2001年第3輯
  《時代、精神與詩人的自我敘述--90年代詩歌個案研究之一》,《鄭州大學學報》2001年第5期(人大復印資料轉載, 《中國現(xiàn)當代文學研究》01.10)
  《論學術性雜志的改進思路》,《出版發(fā)行研究》2000年第6期
  《責任感的秘密》,《莽原》2001年第4期
  《論永恒之永生》,《評論》2001年第3輯
  《“錯位”的故事》,《上海文學》2001年第3期
  《論兒童文學中的兩種敘事模式》,《中國兒童文學》2001年第3期
  《論貨幣的非貨幣性、宗教性和非實用性》,《經(jīng)濟經(jīng)緯》2001年第3期
  《誰去誰留及非選擇性》,《名作欣賞》2001年第1期
  《這個日子、這個事件與我們》,《讀書》2000年第7期
  《我們的“現(xiàn)在”與“現(xiàn)代”》,《上海文學》2000年第7期
  《精神分析概念演變的文化意義》,《河南教育學院學報》2000年第3期
  《這個日子里的一次自我發(fā)現(xiàn)》,《評論》2000年第2輯
  《威尼斯商人的“圓圈”》,《河南師大學報》2000年第3期
  《闡釋:后精神分析視野中的阿Q》,《文史哲》2000年第1期
  《猜度<消息>》,《評論》2000年第1輯
  《言論的權利與代價》,《青年思想家》2000年第1期
  《在兩個和諧的尺度中積極生活》,《東方早報》2004年4月8日
  《<我向總理說實話>刺痛著我們的良知》,《中國青年報》2003年1月30日
  《敘事的邏輯》,《南方周末》2001年3月1日
  《我們的視野有多寬》,《南方周末》2000年3月31日
  《超市·自由主義·身份問題》,《南腔北調》2000年第2期
  《帶傷的黎明和不帶傷的黑暗》,《中國圖書商報》1999年11月 日
   
  著作:
  《生活的發(fā)現(xiàn)》(批評文集、獨著),經(jīng)濟日報出版社2000年8月
  《無數(shù)人們與無窮遠方——魯迅與左翼》(獨著),復旦大學出版社,2007年7月
  《市場經(jīng)濟與文學定位》(多人合著),天津社科出版社1998年4月
   
  主編:
  《新文學》第1輯 ,大象出版社2003年8月
  《新文學》第2輯 ,大象出版社2004年3月
  《新文學》第3輯 ,大象出版社2004年12月
  《新文學》第4輯 ,大象出版社2005年6月
  《新文學》第5輯 ,大象出版社2006年2月
  《新文學》第6輯 ,大象出版社2006年10月
   
  科研項目:
  “魯迅與左翼文化運動” 主持 國家社科基金項目(2006)
  “魯迅與當代文化的淵源關系” 主持 河南省教委社科項目(1996)
  “九十年代河南小說研究” 主持 河南省教育廳社科項目(2000)
  “新文學史中的文學豫軍” 參加 河南省社科規(guī)劃重點項目(2002)
   

以上老師的信息來源于學校網(wǎng)站,如有更新或錯誤,請聯(lián)系我們進行更新或刪除,聯(lián)系方式

添加鄭州大學學姐微信,或微信搜索公眾號“考研派小站”,關注[考研派小站]微信公眾號,在考研派小站微信號輸入[鄭州大學考研分數(shù)線、鄭州大學報錄比、鄭州大學考研群、鄭州大學學姐微信、鄭州大學考研真題、鄭州大學專業(yè)目錄、鄭州大學排名、鄭州大學保研、鄭州大學公眾號、鄭州大學研究生招生)]即可在手機上查看相對應鄭州大學考研信息或資源

鄭州大學考研公眾號 考研派小站公眾號
鄭州大學

本文來源:http://m.zhongzhouzhikong.com/zhengzhoudaxue/daoshi_479447.html

推薦閱讀